超肥胖患者手术也轻松
神经丛阻滞精准护航
面对一位体重超标的患者,麻醉医生首先想到的是什么?是穿刺的困难?是药物剂量的拿捏?还是术后恢复的挑战?对于肥胖患者而言,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“关卡”。
近日,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八医院麻醉科团队成功为一名280斤的肥胖患者护航。通过超声引导下的神经丛阻滞麻醉,精准安全地完成了手术,为这类患者的麻醉管理提供了参考范例,也创下了近年来患者麻醉体重纪录。
延伸阅读
肥胖的标准主要通过体重指数(BMI)来衡量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,BMI大于30为肥胖 。而我国学术界制定的体重指数参考标准为BMI大于28即为肥胖 。成年男性身高180厘米的正常体重在60-78kg。
展开剩余72%肥胖患者麻醉的“三重门”:
1.穿刺难:传统盲探穿刺,肥胖患者脂肪层厚,解剖标志不清晰,成功率低,风险高。
2.用药难:体重基数大,药物代谢受影响,剂量难以精确控制,容易导致麻醉过深或苏醒延迟。
3.管理难:肥胖患者常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问题,围手术期呼吸管理难度陡增。
该患者BMI43.21,体重指标已经远远超出正常体重范围,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左手第4掌骨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。
麻醉医生访视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,改为神经丛阻滞麻醉,全麻费用高插管术中管理困难,臂丛简单实惠经济适用,而且配合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定位准确,效果完善。
针对这些难题,麻醉科医生宋强决定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丛阻滞技术。该麻醉方法具有以下优点:
看得见的麻醉:高频超声探头就像一双“透视眼”,能清晰显示出神经、血管和肌肉的位置,让麻醉医生告别“盲打”,实现可视化操作。
药量更精准:在超声引导下,麻醉药可以被精确地注射到神经周围,用药量更少,效果更确切,副作用也大大降低。
安全系数更高:能有效避开血管和重要器官,显著减少了血肿、局麻药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。
手术当天,麻醉团队仅用十多分钟便完成了精准的神经阻滞。整个手术过程中,患者生命体征平稳,没有感到任何痛苦,术后没有出现恶心、呕吐等不适。患者握着宋医生的手,激动地说: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,手术做得这么好,没有任何不适。”
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上的成功,还是一次医者仁心的体现。它再次证明了精准的麻醉技术是保障患者安全、促进快速康复的前提。科室将持续发挥优势技术为广大患者保驾护航。
发布于:北京市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